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重点方向

近日,信息化百人会执委、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在2021财经中国年会暨第19届财经风云榜上发表题为《数字科技如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他指出,疫情之后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是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今天讨论数字化转型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是如何通过技术的解构和重组推动企业高质量的发展。如果去看未来五年或者更长的一个时间,数字技术对于今天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观察视角。一是双轮驱动,它在推动供需的精准匹配。二是软硬解耦,加速技术向云边端的迁移。三是数字原生,探索普惠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安筱鹏指出,未来的企业都应当是一个客户的运营商,能够实时洞察客户需求,实时的满足客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供需精准匹配的新的一套体系。同时,他提到云原生像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库、网络、包括今天所用的健康码、芯片等等新的设备会因为云而重新去定义,重新形成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安筱鹏强调,有了云计算之后,今天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建设有了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是普惠的、个性化的、低成本的。

此外,安筱鹏指出,在低代码时代,公司一把手亲自参与到了企业业务系统的开发成为现实,低代码重新定义什么叫做数字化“一把手工程”,在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数字科技陪伴企业成长。一把手在很多时候需要参与业务系统的这样一种开发,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新的趋势。

以下为发言实录

安筱鹏: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个场合和大家分享关于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疫情之后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是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我们今天讨论数字化转型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是如何通过技术的解构和重组推动企业高质量的发展。这段时间我经常问同事们的一个问题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回想起今天这个时间的节点如果有一个关键词的话,我不知道在线上的各位嘉宾如何去思考这个关键词,在我看来,这个关键词就是一个分水岭,是前疫情时代跟后疫情时代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从信息化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的一个分水岭。在2007年的时候美国科技公司的估值仅仅相当于欧洲所有国家上市公司估值的1/4,但是疫情之后仅美国科技公司的估值就超过了欧洲所有国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之和,我们看到以市值来衡量国家间距离在急剧的分化。

我们注意观察到了在过去的多半年的时间,特斯拉的市值快速成长,特斯拉销售的汽车占全球的0.4%,但是它的市值超过了除特斯拉之外几乎所有汽车公司市值之和。美国还有另外一家公司叫做NextEra,是一家风电公司,它在去年的销售额是190亿,但是它的市值在2020年10月3号已经超过了销售额265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我们看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间在剧烈的分化。

我们观察到即使在ICT产业的内部,产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在急剧的分化。我们如果看过去十年的IBM和微软,过去十年IBM的市值基本上在1300亿、1400亿的规模上上下波动,而微软的市值几乎增长了15倍到20倍,这段时间超过了2.5万亿美元,就是说即使是在ICT产业的内部企业也在剧烈的分化。这是今天我们看到技术变革对于产业、国家所带来的影响。

如果去看未来五年或者更长的一个时间,我们看数字技术对于今天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我觉得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的视角。

一是双轮驱动,它在推动供需的精准匹配。

二是软硬解耦,加速技术向云边端的迁移。

三是数字原生,探索普惠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第一,双轮驱动如何推动供需的精准匹配呢?我记得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来,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问题是今天如何来贯通、如何来形成呢?有两个重要的方向和思路。

一、制度创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贯通生产分配流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在今天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造成一个最大的中国和其他所有国家的不同在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四个大国。一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互联网大国,我们的移动支付网购人群规模是全球最大的。二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概是40万亿,去年跟美国差不多多。三是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万亿的盘子中间,被数字化的这一部分的比重和绝对值是最高的。四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规模相当于德国、美国、日本之和。当四个大国的优势今天如果能够通过数字化的这条主线把它穿插起来的时候,中国在数字化的某些领域将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所以从数字化的视角来看,四个大国优势的叠加将会奠定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局部领先的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们看过去几年的一个现象,2016年成立的元气森林,2015年成立的三顿饭,还有2016年成立的认养一头牛,还有另外一家广东的公司叫做诗映(音),我们看到这些新锐品牌在崛起,同时要看到像李宁、飞鹤在过去一年以及几年的上半年它的收入和利润在快速增长,比如李宁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65%,利润增长187%,像飞鹤在2016-2020年年复合增长49.5%,2020年利润89%。还有那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绩效,像欧莱雅财报中展示的去年第一季度欧莱雅中国在整个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仍然保持了6.4%,第二季度30%,上半年是17.5%,这样一个增速远远超过了欧莱雅全球的增长态势。无论是新锐品牌还是传统的这些民族企业,还是跨国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包括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一个高速增长,这种增长与企业本身的数字化转型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去看另外一个原因,放在宏观的视角来看,是今天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放在四个大国的背景下它具有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

去年我们跟国际咨询公司BCG有一个研究。这个研究是把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放到全球的视角来看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得出来一个重要的结论是在行业集中度不高,同时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烈的这些领域,比如像服饰、餐饮、娱乐、日化、食品、美妆,在这些领域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跟全球其他领先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有些可能还处于一个领先地位。这是在跟国际跨国咨询公司的洞察,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今天中国四个大国的优势叠加所带来的中国在逐步领先的优势正在形成。

我们看另外一个案例,阿里在过去三四年时间在推动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犀牛制造。对服装行业来说最大的一个挑战是库存问题,高库存的本质是服装行业的供应链跟不上需求的变化,每年的库存9000多亿,占到销售额的30-50%,我们的服装正品销售率跟国际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库存周转的天数和国际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差距。

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一个路径和方法是今天的供给端的这些服装企业能不能对需求的个性化、碎片化、场景化、实时化的需求做出一个响应,就是供给端的这些企业能不能够把一个半年、三个月、三千件、上万件的订单转化成一周只有250件的小的订单。问题是当订单越来越小,交付的频率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的时候,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它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配送的效率都会大幅降低,而今天如何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提高个性化需求比较强、交付周期比较快的订单的效率,在过去的三四年时间,阿里的犀牛制造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如果把犀牛制造的探索做一个归纳,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基于云的这套技术架构体系实现了端到端的资源优化。

首先它服务的是淘宝天猫上的这些小的卖家,它能够支持到这些小的卖家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它生产什么款式、面料、颜色,它也会帮助他们生产多少,帮助他们快速做出反单的决策。这样一个产品和服装是爆款还是滞销款,可以精准的告诉商家,这是第一点,告诉他们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设计什么样的产品、出售什么样的服装。当这样的决策形成之后就可以在供给端,几十家乃至于未来上百家的工厂中间去锁定一个工厂,这个工厂加工的资源能力是最匹配一百件的小的订单的。

当这个工厂锁定之后,它就需要把需求变成一个数字化的设计,数字化的版型和数字化的工艺,而数字化的版型是在云端自动生成的。当生成了自动化的工艺之后,把工艺下发到工厂,工厂就可以形成一个实时排产计划,基于这个排产计划在车间里形成一个制造执行,车间里面叫做人机料法环的资源优化和车间物流,所有决策是基于云端大脑带来的决策。除了生产车间之外还有物流系统也实现了基于云端的决策,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

今天看犀牛制造所构建的这套体系实现了从需求端到供给端的数字化,而且是全链路的数字化,它是一个云端算法定义的在线工程。犀牛制造乃至刚才的那些企业、新锐品牌、跨国公司乃至民族企业的快速成长,背后隐含的是如何把中国最大的消费互联网大国的优势和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大国的优势进行叠加,对消费端来说是如何把传统的线下的体验店、商场、超市、专卖店以及和线上的各种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在供给端,过去十年二十年所有的企业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安装、研发、设计、采购、物流,买了各种各样的CD的软件,ERP,供应链管理,制造执行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在今天也要不断的升级,这个升级的方向就是云化、移动化、中台化和IoT化。但是更重要的是今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就在于能够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这个决策包括营销、客户运营、产品创新、智能制造、渠道管理、分销和品牌建设。

今天所谓的数字化转型对于那些消费品企业来说,对于C端的能够触达消费的这些行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如何能够建立起一个基于消费者需求洞察的决策,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大的趋势。所以,未来的企业都应当是一个客户的运营商,能够实时洞察客户需求,实时的满足客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供需精准匹配的新的一套体系,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

 

第二,软硬解耦,加速技术向云边端的迁移。我们看到整个商业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来自于需求的个性化、场景化、实时化、互动化,来自于供应链的全球化,来自于我们产品本身的智能化等等。总之,商业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在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传统的IT架构所形成的这套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整个商业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今天只有构建一个基于云,基于5G,基于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以及SaaS化的新的基础设施,才能够对整个商业系统的复杂性做出一个实时的响应。但是,这是一个从传统的IT架构向云、中台、SaaS化不断迁移的过程,主流的基础设施仍然是传统的,但是未来五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才能切换过去,是一个此消彼涨的过程,但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我们在讲各种各样的技术变革的时候,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革就叫做万物智能,万物的互联,未来的产品将会有四个基本的部件,它有动力部件、执行部件、智能部件和互联部件,当有了这四个部件之后未来的产品无论是我们的手机、智能汽车、工程机械、飞机都是一样的,这些产品就可监测、可控制、可优化。

这里面我们更想说的是,我们看到智能部件背后所隐含的所有的产品未来的控制系统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今天的控制系统从原有的机械控制演变成电子控制、软件控制,再到边缘优化以至于再到云端的优化,我可以在云端就可以对远程几十公里、几百公里、上千公里的某台设备、某台机器、某个生产线,不仅仅是去展示、呈现,还可以做优化,可以做控制,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我们讲控制技术变化的背后在于软件和硬件的解耦,软件在定义功能,以及它更容易实现云边端的全局优化。今天大家都在讨论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本质性的特征说起来也是非常简单,就是我们能够不断的从传统的IT系统的软件系统,从机器设备,从运营环境,从互联网方方面面不断的采集数据,把数据输送到边缘以及输送到云端,在边缘和云端会有各种各样的算法机理和模型,输送到机理模型之后再上会面对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研发的协同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理、企业的运营还有设备的维护,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数据+模型带来的这样一个服务。

我们找一个场景去看看,今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技术架构怎么去做迁移。在很多制造企业里,都有空气压缩机的设备和这样一条产线,要不断的产生各种空气。一台空气压缩机设备买的设备成本二十万块钱,但每年的电费四十万到六十万,远远超过了设备本身的成本,那为什么每年电费这么多呢,是因为它在用冗余的思维来确保空气的质量,浪费比较严重,不管那端需要多少,我都以一定的稳定的供气量来保证供给,但事实上有些时候它不需要那么多。

今天这套新的云边端的架构体系怎么去改造原有的这套解决方案呢?第一,它基于现场的机器设备的需求,有压力、流量、温度,采集这么多的数据,把这些数据输送到一个边缘计算的盒子里面,边缘计算就有很多的算法,这个算法可以对你实时的需求进行一个运算,实时生成一套决策指令,把这个决策指令给到现场做这样一个优化。而边缘计算的这套决策指令,这套人工智能算法来自于云端,云端可以采集海量数据对这个算法模型进行优化和训练,训练之后把数据下发到边缘,形成一个云边端的新的体系。当这套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就可以精准的对用气需求量做出预测和判断,形成更加低成本高效的运行的方式,这是今天工业互联网应用的非常典型的场景。

对阿里来说在过去几年基于云边端这种场景,在各种工业场景里去用。比如在海螺水泥通过自动投运接近100%的方式使得能耗降低了1.9%,它的基本思路就是在端采集数据,把数据输送到边缘侧,边缘侧做了优化,形成一套边缘的最优的指令再给到机器设备端,而边缘的指令、边缘的算法来自于云,这套模式用在了海螺水泥机器人的埃夫特,还有像重庆三峰的垃圾焚烧的控制优化和一汽等等,我们看到的是机器设备生产车间的这种优化的底层的技术架构的逻辑发生了变化,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点,整个技术架构体系不断的向云边端迁移,就像去年以来大家讨论的新基建一样,新基建在重构整个数字基础设施,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点。

 

第三,数字原生在探索普惠的数字化的道理。去年美国有一家上市公司,国内如果不是IT领域的专家可能没有关注它,这家公司叫做Snowflake,这家公司在去年9月17号上市,上市当天的市值是700多亿,最高时达到了1000多亿,它的销售额在去年大概是3.5亿美元销售额,这家公司是软件历史上IPO规模最大的一家公司,也是去年全美IPO最大的公司。为什么这家公司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背后其实反映了未来整个IT技术的发展的趋势,就像我刚才讲的当整个技术架构向云边端迁移的时候,在这个体系上会长出很多新的企业。因为我们看到Snowflake是一家数据库公司,它是一出生就长在云计算底座上的一家公司,有国际咨询公司曾经做过一个预测,说到2023年的时候全球3/4的数据库是跑在云上,而Snowflake从创建的时候就是一个面向云、基于云创建的一家公司,是一个云原生的数据库企业。